Nov.21.2019
分類主題:研究報告適用範圍:TI-15
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「時間計算」單元與「梯形面積」單元之電算器教學活動後,是否影響其計算能力與解題能力。本研究將相同的教材內容設計成真實的活動,提供實驗組(24 人)利用電算器進行解題,而對照組(27人)則依傳統教學方式以紙筆進行解題。兩組學生在進行單元教學活動前皆進行計算能力與解題能力之測驗,透過教學後,再進行兩項測驗之後測。為排除前測對後測的影響,採用共變數分析與Johnson-Neyman 法分析兩組之計算能力與解題能力,結果發現:
一、共變數分析法與Johnson-Neyman 法進行資料分析後,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(計算能力前測得分在4.07~11.57 者)其計算能力後測並未有顯著差異,顯示電算器教學活動對大多數學生之計算能力並未有顯著影響。而前測得分低於4分者,實驗組顯著高於對照組。
二、以共變數分析解題能力差異結果發現,實驗組之解題能力後測之平均數(M=22.92)顯著高於對照組之平均數(M=18.48),兩組呈現統計上之顯著性差異。顯示電算器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。
本研究推得學生在電算器教學活動前,實驗組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雖然都略高於對照組學生,但兩者均無顯著性差異。然而,在電算器教學活動後,對大多數學生而言,電算器教學活動並未造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計算能力具有顯著差異,只有非常低分者,電算器教學活動對計算能力才會產生顯著影響。而解題能力,在排除前測對後測的影響後,進行電算器教學的實驗組學生呈現顯著高於對照組學生的結果。是故,在現行國小中之高年級數學學習中應可以引進電算器教學活動,其對計算能力沒有產生顯著影響,但卻有助於解題能力的提昇。
關鍵字:電算器、解題能力、計算能力、國小數學
備註─本文電算器以TI-15作為研究工具。